進入60~70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斑的數目可逐漸增多,面積也逐步擴大。老人斑產生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認為,進入老年以后,細胞代謝機能減退,體內脂肪容易發(fā)生氧化,產生老年色素。這種色素不能排出體外,于是沉積在細胞體上,從而形成老人斑。
第二種認為,人到老年后,體內新陳代謝開始走下坡路,細胞功能的衰退在逐年加速,血液循環(huán)也趨向緩慢,加上老年人在飲食結構上的變化和動、植物脂肪攝入量的比例失調等原因,促使了一種叫做脂褐質的極微小的棕色顆粒堆積在皮膚的基底層細胞中。這種棕色顆粒是脂質過氧化反應過程中的產物。衰老的組織細胞失去應有的分解和排異功能,導致超量的棕色顆粒堆積在局部細胞基底層內,從而在人體表面形成老人斑。
第三種認為,是老年體內具有抗過氧化作用的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自由基相對增加,自由基及其誘導的過氧化反應長期毒害生物體的結果。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做“游離基”的物質,即脂褐質色素,這種色素在人體表面聚集,即形成老人斑。人在青壯年時期,體內有天然的抗氧化劑和抗氧化酶,這些抗氧化物質會使游離基變?yōu)槎栊曰衔?,不能生成過氧化脂質,故不能對細胞有所破壞。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抗氧化功能逐步減退,到了老年時體內游離基便會起破壞作用了。
一般認為,老人斑是組織衰老的一種先兆斑,表示細胞進入了衰老階段。脂褐質色素不僅聚集于皮膚上,而且還侵擾機體內部,如果沉積在血管壁上,會使血管發(fā)生纖維性病變,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積存于腦細胞時,影響腦功能,從而加速了腦衰老過程,還會引起老年人記憶、智力障礙,抑郁癥,甚至老年癡呆。這種物質在細胞內積蓄,便會妨礙細胞的正常代謝,引起整個機體衰老,最后導致死亡 。